小儿鹅口疮(孩子得了鹅口疮,需要注意什么)
2022-09-22 12:16 阅读: 评论:Hello亲爱的宝爸宝妈,蜜桃姐姐来咯!
宝宝食欲变差,烦躁不安,有可能是鹅口疮作祟。鹅口疮会出现在舌头、上颚、口腔内侧,好发于新生儿和3、4个月大婴儿,出现鹅口疮,要做好个人卫生,并勤帮宝宝做口腔清洁,若影响到食欲、活力,应就医接受治疗。
白色念珠菌所引起
鹅口疮在婴幼儿很常见,尤其出生满月以前,3、4个月的婴儿也容易出现,随着年纪增加,抵抗力越来越好,发生率会逐渐下降。除了婴儿之外,鹅口疮也容易发生在早产儿,主要因为使用抗生素,加上抵抗力不如足月宝宝,所以得到鹅口疮机会较高。成人有些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例如AIDS(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无法抵抗内外在的感染,也属高风险群。此外,患有气喘的小朋友,经常使用口服或吸入性类固醇,也会增加得到鹅口疮的机会。
鹅口疮像奶渣,家长如何区分?
鹅口疮多出现在舌头、上颚、口腔内侧,跟奶渣很像,到底要怎么区分?只要用压舌棒轻轻一刮,奶渣很容易被刮除,但是鹅口疮就不容易清除,假如太用力刮或抠,可能造成出血,进而加重疼痛感。
疼痛造成食欲、活力变差,应就医
家长照顾过程会发现孩子食欲变差,奶量变少,以及因疼痛造成不舒服、哭闹、烦躁不安,严重时如果整个口腔都有,可能拒绝进食。状况比较严重的小宝宝,检查会发现除了口腔之外,可能连食道都有,不过很少有这么严重的案例,假如有,必须怀疑是否免疫功能出现问题。
家长在照顾婴幼儿过程,最需要注意的是食欲、活力状况,两者都出现异常应就医。轻微的鹅口疮即使不处理,大约一两个月会自然消失,通常带宝宝打预防针,医生会检查并告知家长宝宝有鹅口疮,如果状况完全没改善,食欲也变差,大多会积极就医进行治疗;也有些家长采取不处置,随着宝宝抵抗力变好,鹅口疮也可能自然会痊愈。
为什么宝宝鹅口疮会反复发作?
有些宝宝使用抗霉菌药物治疗鹅口疮好了之后,过几个礼拜又发作,如果反复发生,要先排除是否卫生做得不好,因为霉菌是透过接触传染,如果使用有霉菌附着的奶瓶或玩具,未彻底消毒、清洁,都可能再度感染。
此外,未确实遵照医生指示完成疗程也会增加复发机率,特别提醒家长,一定要把医生给的药用完,每次都要完成一个疗程,不可中途停药,有些家长看到鹅口疮消失就不再用药,这样会使鹅口疮反复发生。通常用药三天会消失,严重鹅口疮用药后大概七天会消失,这时候要再持续擦三天的药,原则就是当白色斑块消失后,至少再持续三天的用药。
遵照医生指示用药
鹅口疮的治疗会使用抗霉菌药物,一天抹3~4次,建议宝宝喝奶后至少一两个小时再擦药,或用药后30分钟再喂奶、喝水,让药能附着在口腔黏膜,不会因为喝奶被冲淡而失去药效。
部分家长会自行买坊间药物,或透过网购、团购买些标示不清的药帮宝宝治疗鹅口疮,造成医生治疗过程的困扰,抗生素、抗霉菌药物属于医生处方药,用量太多或太少都不行,所以一定要由医生开立。
家长可能会怀疑刚出生的宝宝是因为免疫力不足发生鹅口疮,刚出生的宝宝免疫力本来就很脆弱,只要做好口腔清洁,加上用药控制,大多不会有问题,遵循这些原则之后,如果仍反复发作,还要注意是否确实将奶瓶、玩具做消毒清洁。若还是一再发生,才会怀疑免疫力的问题,其实免疫力有问题的婴儿,不会只有鹅口疮,大多还会有其他症状。
照顾鹅口疮宝宝的注意事项
家长平时应该每天至少帮宝宝做一次口腔清洁,以降低鹅口疮的机会。若已出现鹅口疮,照顾过程应注意几个事项:
1.如果患处让宝宝感到疼痛,喂奶速度可稍微快一点,不要拖太久,以免口腔不断磨擦奶嘴或是妈妈的乳头而受到刺激,若真的很严重,也可以尝试改杯喂。
2.假如喝奶、活力一切正常,只需观察,并加强每天的口腔清洁,每一次喝奶后要清洁一次,并注意大人的卫生习惯。
3.喂母乳的妈妈,哺乳前最好清洁乳头。
4.食欲变差、活力变差,应就医接受诊治。
5.鹅口疮不可硬抠掉,万一流血会更痛,宝宝食欲会更差。
6.奶瓶若有刮痕、奶嘴有磨损,都应该更换。
还有一点要注意,得到鹅口疮时间久了,细菌容易进到体内,到肠道会导致腹泻,甚至出现感染性尿布疹,这不同于接触性尿布疹,接触性尿布疹因接触到刺激物质造成皮肤发红或破皮,主要在皮肤与大便接触的地方,念珠菌感染的尿布疹大多出现在皮肤皱褶处。
特别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