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再立国(提倡“骑射国语”的乾隆面临着怎样的时代背景)
2022-09-26 22:24 阅读: 评论:有网友问:提倡“骑射国语”的乾隆面临着怎样的时代背景?在乾隆时期,特别是乾隆中期开始,清军的白刃战能力下滑非常严重。在大小金川战役,60%以上的清军都是火器手。
打仗就靠各种大炮鸟枪连环叠阵轰打,一旦进入近战,就战斗力立刻进行尴尬状态。甚至还发生了十几个夷人持刀从山头冲下来,3000名清军争先后撤的盛况。不仅仅是绿营如此,八旗军也越来越依赖火器。
比如在顺治时期,杭州驻防八旗拥有2.2万匹战马,到了雍正9年就只有1900匹战马,到了道光初年,只剩下了320匹战马完全丧失了机动作战能力,毕竟在18世纪,骑兵还是非常重要的战斗力量。
以骑射见长的绥远驻防八旗,满蒙八旗3200人,其中还是蒙古八旗居多。但是在武器上也有960多只赞巴拉特鸟枪,206门子母炮,长矛就剩下了200杆,基本完全变成了火器军。
就以上看到,杭州驻防八旗战马减少了起码90%以上。最具战斗力的绥远八旗军,具备白刃战能力的人,在纸面上只有十六分之一,全军打仗就靠火器轰打,这在18世纪肯定是行不通的,在哪个时代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白刃战,骑兵战能力。
这也就是乾隆一直强调骑射的基础,野外训练骑射实际上就是训练艰苦耐劳,近战格斗,骑兵技战术。只是八旗绿营都希望可以过得更加舒服,到营区训练场放几枪多省事,谁愿意天天在宿营野外,训练弓马骑射呢?
特别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