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刀(日本武士刀都有什么分类)
2022-09-27 10:47 阅读: 评论:武士刀是一个统称,意指日本武士平时所携带使用的刀具,其分类方法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按年代可以分,按锻造方法也可以分,我们在这里就按照世俗最容易理解的形制分类,将其简单地分为太刀、打刀和肋差。
一、太刀与打刀
一直犹豫着要不要将这两者放在一起说,如果分开写,在表述上多少会有些重复,索性就将它们放在一起对比一下,更能说明问题。
首先是用途。
太刀制造之初,多为骑兵装备,所以它具有骑兵刀所特有的一个较大的弧度,以便利于切割。而打刀虽然也有弧度,却相比太刀来说小了很多,基本属于步战装备。
所以根据使用方式不同,大体可归类为一个骑兵一个步兵,一个有马,一个无……马……
天哪!我想到了什么!
咳咳,我们继续。
太刀和打刀最为明显的区别实在佩戴方式上。太刀刀身上有挂环,用皮质或金属质“下绪”穿过挂环,吊挂在使用者腰带上,佩戴时刀刃向下,拔刀时也用的是正手,从下往上拔出。
打刀不一样,它的刀鞘上有一个凸起,学名叫做“栗形”,布质下绪(可以理解为类似鞋带的长布条)从栗形穿过,绑在腰上以起到固定作用。
打刀一般是直接插在武士的宽腰带里的,栗形向外,起限位和固定作用,刀刃朝上,反手拔刀,从上往下挥出进入战斗状态。
除了佩戴方式不同,刀装上也有区别,太刀刀鞘的鞘尾一般都有金属装饰物,而打刀则没有;太刀刀柄也有花纹复杂的柄头和挂环,打刀只有简单的缠绳件。
最后则是刀条的区别,太刀因为需要适用骑兵,所以弧度较大,这是世界上骑兵武器的共性。打刀弧度小一点,在收藏摆放方式来说,搁在刀架上,刀刃向上的是打刀,反之则是太刀。
太刀一般比打刀长一点,打刀在七十厘米至一米左右,而太刀则在一米以上至一米五,甚至有更长的叫做野太刀的家伙,长达惊人的两三米,那根本就不是一般人用的。
随着日本后期发展和火器的应用,骑兵式微,太刀也渐渐退出实用范畴,更多的作为荣誉和地位的象征,在战场上也属于指挥官佩戴的刀。抗日剧里日本军官们挂在腰间的那种机制刀,勉强也可以叫做太刀。
打刀简洁轻便,更多用于武士个人自卫工具,日常行走坐卧从不离身,影视剧里那种穿着日本传统服装,插在腰间的就是打刀,相比昂贵的太刀,打刀更亲民一些。
二、肋差
肋差是武士随时都要携带的武器,从早上醒来一直到睡觉,永远会插在腰间,晚上也会放在离手最近的地方,以便随时取用。
它从效果上来说是一件辅助武器,日本剑道有一种叫“二刀流”或“双刀流”的,副手武器便是肋差。但它对武士而言还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肋差不仅仅是武士刀以外的格斗武器,还通常被武士用来切腹。
武士身穿便装时,肋差是长刀的搭配。富有的商人和平民不允许佩戴武士刀,但却可以佩戴肋差,所以在古代日本,肋差比武士刀更加普及。肋差比打刀更有优势的是进入某些需要交出武器的特定场所时不用摘下,可以随身携带,于是很适用于刺杀和突然发难。
肋差较短,一般不超过五十厘米,佩戴时和打刀插在一起,打刀刀柄向上,肋差刀柄略微向下,两者呈剪刀形,很有视觉效果。
简单来说,可以将肋差理解为“小号的打刀”。
除了这三种还有一种直刃短刀,多为忍者专用,刀镡是方形,长度大概在60至70厘米左右。由于它属于忍者装备,真正的武士是不屑使用的,这里就不展开了,有机会再聊一聊忍者的行头,尤其是他们的链刀和手里剑,很有说头。
好了,三种分类基本说明白了,其实这分类方法不是太准确,有很多漏洞,也欢迎各位指出来,供大家探讨。
特别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