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时辰(为什么在中国古代每天是十二个时辰)
2022-07-22 18:24 阅读: 评论: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全世界不同文化中间没有什么交流,就不约而同地使用12或者24来表示一天内的时间呢【比如说中国的12个时辰和西方世界的24小时】?
应该说,虽然古时候的人对于天体运行现象并不明白,也不知道地球在绕太阳公转、地球自己也会自转,但是他们凭借着对天象的观察本能地感受到日月星辰的变化跟“旋转”有关【如下图所示,是星辰旋转的延时摄影】。尤其是从地面上观察,太阳虽然升起来的角度不一样,但是总是在围绕某一个点转动。
所以中外都不约而同地发明了利用太阳的运动来指示时间的装置。比如说中国的日晷,还有西方世界的晷影器,下面两张图就分别是中国的日晷和西方的晷影器。
那么这个旋转跟把一天的时间分成12份或者24份有什么关系呢?
你掏出笔来试一下就知道了:你可以很轻松地把一段圆弧平均分成两等份、三等份,但是你想要把一段圆弧平均分成五份就很困难。所以一整个圆先分成两份,然后再分成两份,然后每一份再三等分,那么就很容易把一个圆给均分为12份了。
比如说下图就是古埃及在1500年前在石板上画的晷影图,即便笔迹非常粗糙,但是基本上是等分了。
12、24被广泛应用到工程领域也是一种必然。
12、24被称为高合成数,因为其可以很轻松地被1、2、3、4、6、12整除,运用到工程里就可以很方便地做分数运算。特别是因为可以被3整除,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活动。
另外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有一个十二地支,也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个说法固然是有道理的,毕竟中国的十二个时辰就是根据十二地支来明明的,比如说子时、丑时等等。
但是要搞清楚逻辑关系,是因为十二这个数字在时间计数上用起来很方便,所以才会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各个时辰的,而不是因为要用十二地支来计时,才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先后逻辑顺序要搞清楚。
毕竟中国古代出现过很多中划分一天时间的方法,有把一天分为10段的、15段的、30段的,都有,最后统一用十二个时辰,说明这个方法最方便【如下图所示,是汉代的日晷,把一天的时间分成了100份,最后因为不方便被弃用了】。
所以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特别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