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的意义(课堂实践主要内容)
2022-09-27 13:36 阅读: 评论:第一,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立体的课堂教学体系。长期以来,我们对实践教学课堂理解失之偏颇。在实践教学尚未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时,它总是依附于其他的理论课程,仅仅以思政小课堂作为实践平台,进行“课内实践”。而今,实践教学又走向另一极端,往往被简单地等同于第二课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校外实践,却忽略了第一课堂的理论价值和其他课堂的存在。事实上,实践教学仍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不能脱离第一课堂而独立存在的。否则,实践教学就可能演变成盲目的和缺乏实效性的热闹活动。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包含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其他课堂在内的立体化的课堂教学体系,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探究。
第二,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不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是它的显性特征和本质属性。
首先,实践教学不是单纯的学生实践,而应成为师生的互动实践,只有在师生双向互动互促中,在实践展开中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只有育人育己相统一,才能真正立德树人。
其次,实践教学绝不等同于简单的“社会实践”。实践教学有固有的要求和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三大基本形式实施。一是课堂实践,如主题演讲、红色影视作品赏析、课堂情景设置和案例讨论等。通过课堂实践加深理解,探求新知。二是课外实践,如开展社会调研、勤工助学、参加“青马工程”的研学,投身于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通过社会实践学以致用,锻炼能力;三是虚拟实践,参与以网络为平台的实践教学活动,如远程学习、在线课堂等,在虚拟实践中充实与提高。实践教学通过实践达到育人的目的,实践是必需的平台,但绝不停留于实践本身。我们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并不否认其理论的指导性价值,而是要坚持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
可见,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是一门显性的思政育人课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有明确实践目标、丰富实践内容、多种实践形式、广阔实践平台的活动育人实践,是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统一。
特别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