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症状(小儿麻痹是什么引起的)

2022-09-27 01:08 阅读: 评论: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治疗“小儿麻痹证”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小儿麻痹证是感受小儿麻痹时邪引起的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肢体疼痛,伴咳嗽、 咽痛,或呕吐、腹泻等症状,继而出现肢体麻痹、痿软和萎缩。本病好发于6个月 ~5岁 的小儿,常流行于夏秋之间。患病后一般获得终身免疫。大部分患儿不会危及生命,但可 留有终身残废。个别患儿可突然出现呼吸不整,吞咽困难以及惊厥、昏迷等症而引起 死亡。

中医学有关本病的记载分散在 “温病” “小儿中风” “小儿半身不遂” 等病证中。《脾 胃论·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 曰: “六七月间,湿令大行……燥金受湿热之邪,绝寒水生 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动,行走不正,两足欹侧。” 《瘟疫明辨》 曰: “时疫初起,腿胫痛酸者,太阳经脉之郁也……兼软者,俗名软脚瘟, 往往一二日死。”

本病现代医学称之为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主 要损害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临床特征为先发热 (双峰热)、肢体疼痛,伴有肠道或呼 吸道症状,继而发生肢体麻痹和弛缓性瘫痪。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小儿麻痹证是感受小儿麻痹时邪,此病邪属湿热疫毒。

二、病机

1. 基本病机 疫毒侵伏。湿热疫毒侵袭机体,内伏于肺、胃、肝、肾四经,肌肉、 血脉、筋骨三者俱损。

2. 常证病机 小儿麻痹疫邪经口鼻而入,热为阳邪,肺先受之; 湿为阴邪,可直取 阳明,故初起毒邪郁闭肺胃,致使肺失清肃,胃失和降,则见发热、身痛、呕吐、腹泻等 症。肺主气而朝百脉,胃主润宗筋利关节,肺胃之邪流注经络,气血失调,宗筋不利,故 见肢体酸痛,转侧不利,渐至出现肢体瘫软不用。疫毒湿热之邪深入内伏,损及肝肾,精 乏血枯,则筋脉失养而发生筋软骨痿。

【临床表现】

初起可见发热、头痛、烦躁,或伴咽干、呕吐、腹泻等。1~4天后,身热渐退,症 状消退。再过1~3天又见发热 (双峰热),头痛,咽痛,烦躁,自汗,肢体疼痛,身倦乏 力,一侧下肢开始痿弱,继则出现瘫痪。瘫痪出现后发热渐退,其他症状消失,久之瘫痪 肢体逐渐萎缩。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 病史 小儿麻痹证流行史及接触史,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缺失史。

2. 临床表现 有双峰热、多汗、烦躁、肌肉疼痛、拒绝扶抱、神倦乏力等临床症状 应怀疑本病,若出现分布不对称的肢体弛缓性瘫痪,则本病的临床诊断可成立。

3.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 早期白细胞总数为 (5.0~15) ×109/L,中性粒细胞为 40%~80%,红细胞沉降率多数增快。②脑脊液检查: 发病后第1周脑脊液压力稍高,蛋 白试验阴性,糖含量正常或稍高,氯化物量正常,白细胞数轻度增高,一般为 (50~500) ×106/L,早期多核细胞增多,以后则以单核细胞为主。热退后白细胞数恢复 正常。而蛋白质常增高,且持续时间可达4~10周。此时细胞数已正常,呈细胞一蛋白分 离现象。③病毒分离: 起病后1周内,从患者鼻咽部、血、脑脊液及粪便中可分离出病 毒,粪便中病毒存在时间长,可从潜伏期至发病后3周或更长。

4. 免疫学检查 ①用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检测血中特异性抗体,病程中抗体 滴度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阳性率及特异性均较高。中和抗体存在时间长。补体结合 抗体于发病后2~3个月即消失,故阳性者可作近期诊断。②用ELISA法检测血及脑脊液 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高,第1~2周即可出现阳性,4周内阳性率为93.5%,可作 早期诊断。确诊则需进行病毒分离或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二、鉴别诊断

1.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多发于大龄儿童,弛缓性麻痹逐渐发生,呈上行性及对 称性,伴感觉障碍。瘫痪恢复较快,后遗症少,不呈流行性。

2. 家族性周期性瘫痪 有家族史及既往发作史,麻痹突然发生,发展迅速,呈全身 性及对称性。无发热,发作时检测血钾低,补钾后迅速恢复,可反复发作。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发热 其特点是发热1~4天热退,2~3天后发热再起 (即所谓 “双峰热”)。

2.肢体瘫痪 一般在热退后出现瘫痪,呈弛缓性 (即所谓软瘫),也有开始发热时即 发生瘫痪的。瘫痪分布不规则,不对称,以下肢为多,其他如上肢、腹肌等。瘫痪部位的 痛觉存在,局部皮肤的温度较差。

3.肌肉萎缩 其特点为瘫痪形成后未能恢复,患肢肌肉明显萎缩,甚则骨骼变形。

二、治疗原则

1. 基本治则 清疫解毒。

2.具体治法 初期治以清热解毒,化湿通络; 瘫痪期可采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补益肝肾等法。

三、分证论治

1. 邪郁肺胃

证候表现: 发热汗出,咳嗽,咽痛,全身不适,或有头痛,腹痛,呕吐,腹泻,伴有 精神不振,嗜睡。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濡数。

证候分析: 本病初起邪犯肺胃。肺主气,外合皮毛,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外邪犯肺, 正邪交争,肺失清肃,则见发热汗出,咳嗽,咽痛,全身不适,头痛; 外邪犯胃,湿困中 州,气机升降悖逆,故见呕吐,腹痛,腹泻; 湿热困脾,后天气血生化乏源,则精神不 振,嗜睡。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濡数为风热湿邪内郁之象。

治法: 清热利湿,清疫解毒。

方剂: 葛根芩连汤 (《伤寒论》) 加减。

方解: 本方具有疏风解毒,清热利湿之力。方中葛根解肌清热,疏风祛湿; 黄芩、黄 连清热解毒; 甘草和中解毒,调和诸药。

加减: 若呕吐,腹泻频繁,加藿香、薏苡仁、半夏降逆止呕,化湿止泻; 身热,咽痛 较甚,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 精神不振,嗜睡者,加茯苓、石菖蒲、胆 南星化湿祛浊。

2. 邪注经络

证候表现: 再度发热,肢体疼痛,转侧不利,烦躁哭闹,拒绝抚抱,甚则呼吸不利, 痰鸣气弱,昏迷,抽搐。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 湿热邪毒内蕴阳明,流注经络,经脉痹阻,气血瘀滞,故再度发热,肢体 疼痛,转侧不利,烦躁哭闹,拒绝抚抱; 邪热炼液为痰,闭阻肺络,则呼吸不利,痰鸣气 弱; 邪陷心肝则昏迷,抽搐。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疫毒内蕴之征。

治法: 清疫解毒,疏通经络。

方剂: 四妙丸 (《成方便读》) 加减。

方解: 本方具有清热化湿,疏通经络之功。方中苍术、黄柏清热化湿; 薏苡仁利湿通 络; 牛膝利湿化瘀,通经活络,引药下行。

加减: 若呼吸不利,痰鸣气促,加葶苈子、天竺黄、猴枣散豁痰利气; 烦躁,昏迷, 抽搐,加安宫牛黄丸、至宝丹开窍息风。

3. 气虚血滞

证候表现: 热退后肢体麻痹,萎软无力,出现瘫痪,多发生在病后6个月以上仍未恢 复者,面色萎黄无华,神疲倦怠。舌质暗,舌苔薄白,脉濡细。

证候分析: 邪热渐退,正气受损。气虚不能运血,血虚不能载气,则加重气血凝滞不 通,筋脉失养,而见肢体麻痹,萎软无力而瘫痪; 气血不足,无以润面养身,而见面色萎 黄无华,神疲倦怠。舌质暗,舌苔薄白,脉濡为气虚血瘀之征。

治法: 清疫解毒,活血通络。

方剂: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加减。

方解: 方中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促血行,祛瘀而扶正; 当归、赤芍、川芎、桃仁、 红花活血祛瘀; 地龙疏通经络。

加减: 若上肢瘫痪者,加桂枝、桑枝祛风通络; 下肢瘫痪者,加独活、桑寄生益肾 通络。

4. 肝肾亏损

证候表现: 患肢肌肉明显萎缩,与健侧相比显见短小而细,皮肤欠温,或躯干各部发 生畸形,骨骼及脊柱呈歪斜凸出。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此证一般见于瘫痪后期, 难以恢复。

证候分析: 患部经脉闭塞,气血不能濡养,肝藏血主柔筋,肝失血养,筋失柔润,筋 脉由枯而萎,故见患肢肌肉明显萎缩,皮肤欠温; 肾主骨生髓,肾精亏损,骨失所养,则 髓少骨松,故见骨骼出现畸形而难以恢复。

治法: 补益肝肾,清疫解毒。

方剂: 虎潜丸 (《丹溪心法》) 加减。

方解: 本方中虎骨强筋壮骨; 龟板、熟地、白芍、知母滋阴养血,补肝肾之阴; 锁阳 温阳益精; 陈皮、干姜温中健脾,理气和胃; 黄柏泻火清热而坚阴。诸药合用则滋而不 腻,补而不滞,共奏滋阴清热,强筋壮骨之功。

加减: 若肢冷不温者,可加黄芪、桂枝、独活、威灵仙益气温经通络。

本证属小儿麻痹证后遗症,除药物治疗外,必须采用各种综合疗法,加强锻炼和训 练,以协助其功能的改善。

四、其他疗法

1. 针灸疗法

(1) 体针疗法 适用于瘫痪期的治疗。上肢瘫痪可选夹脊、肩贞、肩髃、臑上、曲 池、外关、合谷等穴; 下肢瘫痪者可选环跳、风市、足三里、伏兔、阳陵泉、阴陵泉、绝 骨、昆仑、肾俞、太溪、大肠俞等穴,针刺时使针感向下放射,轻刺激。足外翻针内侧穴 位,足内翻针外侧穴位。

(2) 三棱针疗法 适用于后遗症期的治疗。用三棱针取穴点刺和患肢点刺相结合。当 肌张力和皮肤温度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用三棱针配以矫形穴位,均用强刺激手法,疗效 较好。或结合透穴针法,有提高疗效和减少多次进针的优点。如足外翻,用太溪透昆仑, 三阴交透悬钟; 足内翻,用昆仑透太溪,悬钟透三阴交等。使用上述疗法,应配合推拿、 理疗等,以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2. 推拿疗法

(1) 上肢瘫痪 患者取坐位:①㨰法:大椎→肩井→肩髃→曲池→阳池, 往返5分钟, 手法要轻柔。②拿法:施于上肢内外侧。③擦法: 沿脊柱 (颈椎至第五胸椎) 进行5~10 分钟。

(2) 下肢瘫痪 患者取平卧位: ①㨰法: 自腰部向下㨰至患侧下肢前后侧。②拿法: 自患肢向外侧直拿到跟腱。此外,对严重影响生活的畸形,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 外科矫正手术。

3.外治疗法 桑枝15g,川芎、当归、桑寄生、土牛膝各10g,煎汤,加黄酒一盅。 每日用清洁纱布蘸药液在瘫痪部位搽2~3次,使筋脉流通。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按期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

2.在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公共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减少感染机会。

3.在本病流行期间,可用滑石180g,藿香6g,薄荷、金银花各3g,共研细末。每日 口服1次,连服3天,停药1天,再服3天。1~3岁每日3g,4~7岁每日6g,8~12岁 每日9g。

二、调护

1. 患儿应自发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最初一周尤需注意呼吸道隔离。患者食具、床 单、排泄物等应进行消毒。对密切接触者应严密观察20天。

2. 患儿居室要空气流通,保持清洁卫生。饮食应易消化且富有营养。

3. 早期瘫痪的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有肌痛者可局部湿热敷。肢体瘫痪者,应注意 保暖,并将患肢置于功能位,防止手足下垂等畸形的发生。后遗症患儿应鼓励锻炼,以求 改善肢体功能。

特别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项羽是哪个朝代的(项羽跟曹操是一个时代的吗) 惊爆游戏第二季(惊爆游戏里面最后什么东西坏了) 平定安史之乱(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是谁) 耕地开垦费(耕地开垦费是什么意思) 见利忘义的意思(见利忘义,卸磨杀驴) 湘菜的特点(湘菜口味特点是什么) 对不起英文怎么写(对不起的英文怎么写) 情人节时间(2016年的所有情人节的日 长长的头发黑黑的眼睛(有一首歌,歌词大致是“长长的头发…… 街舞大风车(Breaking中托马斯,大回环和风车的具体区别)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